近年來,增城區大力完善城市道路系統建設,通過對一批市政道路進行升級改造,進一步提升城區交通綜合承載能力。圖為12月28日,經過升級改造后的荔城街府佑路行車暢順。
交通路網日益便捷、電網架構不斷完善、燃氣管道走進家庭、公園綠地花團錦簇……
“十三五”以來,增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。
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一頭連著民生,一頭連著發展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增城區聚焦民生領域需求,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,全力開展城市交通網絡建設、電網建設、城區綠化及公園建設維護等工作,補齊城市發展“短板”,提升城市品位品質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,“繡”出城市生活新面貌。
完善城市道路系統
提高交通綜合承載能力
2019年12月31日,隨著沿江西路和沿江東路兩排紅色水馬圍欄的撤除,群眾期盼已久的東門橋正式竣工通行。東門橋重建工程項目是增城2016年民生十件實事之一,位于人民橋與增城大橋之間,長170米,寬20.52米。其兼顧人流與車輛交通需要,采用過江人行系統與兩岸橋頭開放空間相結合的一種延伸設計,使人流分解為不同高程面,形成多種步行體驗,在滿足區域交通功能的同時,有效緩解周邊交通壓力,方便群眾出行。
東門橋重建是增城完善城市道路系統的一個縮影。增城中心城區總服務范圍218.8平方公里,涉及市政道路93條,總長約78公里,道路面積251.3萬平方米,橋涵15座,存在缺乏貫通性、瓶頸路段較多、跨區域過境車流量大等問題,易造成交通擁堵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增城以改善提升城市通行能力與效率為目標,全面推行市政設施精細化建設管養工作,通過加快區域間路橋項目建設,如推進增城寧埔大道與黃埔連接市政道路工程等項目建設;優化升級市政道路,如實施民生路、民樂路、濱海路、菜園路、富鵬路市政道路升級改造工程,荔星大道、府佑路等路段升級改造,打通了城市擁堵的“任督二脈”,并進一步優化城區人居環境,為群眾安全高效出行提供交通保障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增城共完成11條市政道路建設工程,新增市政道路里程20.16公里,累計投資10.66億元。
停車場是支撐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。隨著城區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,群眾停車難問題日漸突出,尤其在中心區醫院以及公園等地方,群眾抱怨停車更是難上加難。為解決停車難問題,增城積極推進中心城區公共停車場建設,著力“擴大增量”,補強城市發展短板,推動增江街木材廠臨時停車場升級改造工程、增城區兒童公園地下停車場工程、荔湖景區入口停車場建設工程、掛綠廣場地下停車場工程等4個公共停車場項目建設,共新增公共停車位1129個,有效緩解中心區域停車難問題,進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綜合承載能力。
加快推進電網建設
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電力保障
經濟發展,電力先行。電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“先行官”,在城市建設、項目落地、產業發展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。“十三五”以來,增城區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,加快推進轄區電網建設,共完成投資33.23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時期的2.24倍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增城區先后在新塘、永寧、石灘、朱村等地新建并投產110千伏的水口、群星、東華、福耀、譽山、鄭田及鳳崗等7座變電站,擴建并投產110千伏城西變電站,新增110千伏變電容量94.5萬千伏安,新增110千伏以上線路463.64公里,進一步推動完善轄區電網網架結構,為經濟發展和生產生活提供充足電力供應。此外,220千伏的瓜嶺輸變電工程、±800千伏的穗東換流站配套220千伏出線工程也將于近期完成建設。
燃氣管道不斷延伸
清潔能源走進千家萬戶
從燒柴火的爐灶,到瓶裝液化石油氣,再到管道天然氣,城市燃氣的進步見證了社會的發展。如今,天然氣作為群眾生活的基本保障,維系著民生安定和城市生產。近年來,增城區積極推進天然氣管網鋪設工作,2020年更是將其列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實事,加快普及天然氣的使用。
要想讓天然氣走進千家萬戶,天然氣站場、管道燃氣工程建設必不可少。今年,增城區加足馬力,全面推進管道燃氣工程建設,不斷將燃氣管道向四周延伸。截至目前,中南部鎮街主要城區燃氣管道即將實現全覆蓋;正果鎮燃氣管道工程項目已取得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》,進入動工階段;派潭鎮使用LNG瓶組站向新建小區全面供氣,并在該鎮榕林路、教育路鋪設市政燃氣管道。
在新建燃氣管道的同時,今年5月,增城區還將兩大天然氣來源的“廣源門站”和“石灘門站”連通起來,形成廣汕公路-荔新公路-新新公路“雙氣源”環網供氣格局,為增城轄區內的天然氣用戶提供一個更穩定、更安全的用氣環境。
今年以來,增城區加快老舊小區管道燃氣的改造步伐,盡早讓老舊小區居民用上安全、清潔、便捷的管道天然氣,進一步提升城鎮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。
截至今年12月,增城區已有21萬在冊天然氣用戶。
提升城市綠化水平
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城市
綠水青山,就是金山銀山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增城區堅持“生態優先、宜居為重”的現代林業園林發展理念,圍繞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市為目標,通過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、加快推進公園建設和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等措施,全面提高城市整體綠化管理水平,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城市。
近年來,增城區著力加強綠道建設管理,增強道路綠化觀賞效果,目前全區綠道總長達563公里,已形成較成熟的綠道網絡系統,有自駕、騎行、徒步三大特色功能綠道,基本實現了城鄉綠道網絡化布局。
生態景觀林帶是重要的景觀資源和生態屏障,是展示區域形象的重要載體。“十三五”以來,增城區重點開展西福河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工程、廣汕公路(增江段)生態景觀林帶改造工程和廣深高速(增城段)沿線綠化提升工程,共建成景觀林帶21.8公里,綠化面積1365畝。全區總里程約395公里景觀林帶基本形成“七縱四橫”共11條主干道景觀林帶網,形成多層次、多樹種、多色彩、多功能、多效益的生態景觀長廊。
此外,增城區積極倡導與發展城市立體綠化建設,結合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條件,充分利用城市各種環境空間,增加立體綠量。自2018年推行立體綠化以來,增城區對荔城街、增江街等重點區域內的屋頂、邊坡、景墻實施立體綠化工程,累計綠化面積達26800平方米,建成一批賞心悅目、特色鮮明的立體綠化示范點,豐富城市綠化空間結構和城市立體景觀藝術效果,進一步美化城市景觀。
2019年,增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2015年的38.43%提高到45.83%,建成區綠地率由2015年的36.42%提高到37.21%,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人均公園面積由2015年的20.58平方米提高到22.89平方米。建成通過驗收并納入規范管理的小公園、小游園共350個,已建成公園全部免費對外開放,惠及人群達70.20萬人,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贊許,城鄉環境持續改善,帶動群眾生活和生產方式發生積極改變。
致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城市,讓人民群眾切切實實享受到城市建設帶來的紅利,增城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。